孙科是孙中山唯一的儿子,他在国民党内部的位置显得尤为特殊,引发了老蒋对他的复杂情感,既恨又怕。恨的原因在于孙科并非老蒋的忠实支持者,他曾多次推动老蒋下台,试图改变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格局;而老蒋之所以对孙科心生忌惮配资查询门户导航网,主要是因为他深知孙科的父亲孙中山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性。
不同于那些依靠父荫而生活的富家子弟,孙科自小就表现出自己的才能与志向。1921年,年仅三十的他便被任命为广州市长,积极进行政治改革,整顿官场,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赞誉。他虽然才华横溢,却在政治上显得有些犹豫不决,对中国共产党态度模糊不清,早期支持宋庆龄与共产党联手,但后来又转而支持镇压,共产党的立场变化导致他在政治舞台上遭遇了诸多波折。
1949年,随着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失利,孙科的处境愈发尴尬。他并不想继续留在大陆,而是希望与国民党的残存力量共同前往台湾,然而老蒋却不愿意让他加入,毫不留情地将其拒之门外。在老蒋看来,孙科以往多次令他难堪,逼迫他下台,因此他对孙科可以说是心存怨恨。在国共形势已然明朗的背景下,孙科似乎已失去了利用价值,老蒋若不处置他,已经算是极大的宽容。
展开剩余64%事实上,早在老蒋心中,孙科就已经死去多次。如果不是出于孙中山的血脉,老蒋早已对他下手。得知自己无法前往台湾后,孙科愤怒不已,直骂蒋介石无情。然而,不管他多么不满、愤懑,最终还是收拾好心情,准备移居美国。
未曾料到的是,老蒋得知他欲前往美国的信息后,又开始设置障碍,以各种理由拒绝给他护照。面对束手无策的局面,孙科最后选择带着家人前往香港,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勉强能够生活下去。为了防止老蒋派出的特务进行暗算,孙科决定最终还是要移居国外。
1951年,孙科一家踏上了前往法国的旅程。为了凑齐前往法国的路费,他不得不忍痛卖掉自己的房子。到达法国后,孙科感受到了这里的独特浪漫和浓厚的艺术气息,令他着迷。然而,孙科在法国的时光并不长久,1952年他终于如愿以偿移居到心中梦寐以求的美国。凭借他显赫的背景,他顺利地成为了“中美文化教育基金会”的董事长,拥有了一个相对体面的职位和社会地位。
在美国,尽管孙科表面上看似光鲜亮丽,内心却充满了忧郁。刚到那里的时,他就被医生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和高血压,生活的重担与精神的压力让他倍感煎熬。没有固定工作的他,平日里只能依靠子女的帮助来维持生活,作为昔日的国民党高官,这样的生活状态无疑是对他的极大侮辱。
孙科居住的地方是一间被戏称为“火柴盒”的木屋,简陋得让人感到无奈,风吹来时更是摇摇欲坠,由此可见他在美国的生活困境。然而,尽管物质生活贫困,孙科的精神世界却十分富足。他的屋子里堆满了书籍,每天都沉浸在阅读中,享受着那份来自文字的快乐。可惜,纵然他再怎么努力阅读,也无法抹去过去的印记,无法改变已然发生的历史。
1965年10月,孙科与老蒋达成和解,重新踏上了台湾的土地。在他降落的那天,蒋经国带领一众台湾政要在机场恭迎他,场面颇为隆重。回到台湾后,孙科得到了老蒋的重用,担任高官,晚年的生活相对安逸。1973年,由于病重,孙科在台北安详离世配资查询门户导航网,圆满地结束了他的风雨人生。
发布于:天津市道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