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县的杨家沟有一处特殊的窑洞正规实盘股票配资平台,那里是习仲勋的故居。1947年12月,习仲勋在“十二月会议”召开期间曾在此居住,并对推动土地改革的纠偏工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47年12月,在收到“十二月会议”的通知后,当时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同时还是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与西北野战军副政委的习仲勋,立即从绥德义合镇薛家渠西北局驻地出发,骑马直奔米脂县的杨家沟,历时整整一天。
会议期间,习仲勋前往毛主席的住处,详细汇报了陕甘宁边区的战争形势、生产状况以及人民生活的具体情况。他诚恳地表达了自己对边区土地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形势的看法。在会议上,他还参与了由任弼时主导的土改小组讨论,重点围绕中国的土地改革政策展开,特别是进行阶级问题的正确分析。
习仲勋生于斯长于斯,作为陕西的本地人,他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非常熟悉。早在中央小河会议时期,他就已经注意到边区土地改革中出现的一些不当做法,这些做法不仅损害了中农及民族工商业者的权益,还导致了各类冲突的发生。他明确指出,这种偏颇的现象必须立即得到纠正。
展开剩余67%土地关系到群众的生计与战争的发展脉络,如果不及时解决土地问题,不仅来年的春耕秋收将受到严峻影响,甚至放任“左”倾思潮扩散至全国,必将导致后方的混乱,断送前线战士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成果。
习仲勋的汇报引起了毛主席极大的关注。会议刚结束,他便带领工作组迅速前往绥德和米脂,传达中央的决策精神并检查指导土地改革工作,首先从绥德地委入手进行纠正。
他对土地改革问题的实地调研,持续时间长、深入程度高、关注力强,覆盖面广泛,既不掩盖问题,也不回避矛盾。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并提出需要采取的具体政策和策略,及时向党中央与毛泽东作出汇报。到了1948年4月,事情经过有效控制,西北的土地改革终于回到了正轨。
习仲勋是老一辈革命家的榜样,他始终把党放在首位,关心民众,与群众紧密联系,实事求是。如同他后来对《人民日报》社长秦川同志所说的话:“我一辈子没有整过人,也从未犯过‘左’的错误”。(陕48,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1月14日)
本页的所有图片、文字和视频均为“乌何有之乡大树上”的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或他用。
发布于:天津市道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